甲亢治疗不当变甲减?服药期间不注意这5点!“吃亏”的就是你

湖南医聊 2019-12-23 11:21:23

    半年前,25岁的女孩小吴因“心悸、怕热、多汗、乏力、体重减轻3月”在长沙一医院内分泌科就诊。

    完善甲状腺激素及抗体、甲状腺彩超、血常规、肝功能等检查后,医生诊断为:甲状腺功能亢进症(简称甲亢),随后医生给小吴开具药物控制甲亢。

    服药1月后,小吴自觉心悸、怕热、乏力症状明显好转,心里寻思:“我自己去药店照着医师的处方买药吃就可以了,这样不用排队挂号,不用抽血多省事呀”。

    半年后,小吴感觉怕冷、反应迟钝、食欲减退、颜面部及双下肢浮肿,全身乏力,一天到晚老想睡觉,体重增加了十多斤,在朋友的劝说下她来到湖南旺旺医院内分泌科就诊。

    查甲状腺激素三项发现,TSH升高,FT3及FT4明显下降,文芳主任诊断为:药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(简称甲减)

    小吴很诧异:我的甲亢怎么又变成甲减了?

    湖南旺旺医院内分泌科文芳主任分析:小吴之所以由“甲亢”变成了“甲减”是由于甲亢控制后抗甲亢药物没有及时减量所致。

    嘱患者小吴暂停抗甲状腺药物,10天后复查甲状腺功能正常,再给予小剂量抗甲状腺药物维持治疗。

    那甲亢患者用药期间,除了要注意防止药物过量导致的甲减外,还有哪些注意事项呢?

    甲亢患者在服药期间的注意事项

    1.不要随意停药,要及时复查:

    目前甲亢治疗还是主张长程疗法,一般疗程1年半至2年,有些特殊患者(比如儿童)可能用药时间更长。

    一般来讲,甲亢症状控制,血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后,药物应逐渐减量,每2-4周减量一次。

    减量至维持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最小剂量后维持治疗,总疗程约1年半至两年。

    服药期间需定期在内分泌科门诊复查甲状腺激素三项等检查,根据检查结果,酌情调整甲亢药物剂量,如不及时减量,就有可能导致药源性甲减发生,而甲减亦会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。

    2.定期复查血常规、肝功能:

    因抗甲亢药物有白细胞减少、粒细胞缺乏、肝功能损害的副作用,所以在用甲亢药物期间需监测血常规和肝功能。

    患者如服药后出现咽痛、发热、食欲减退、恶心、厌油等不适,应立即就诊(上述表现很可能是白细胞减少或肝功能损害所致)。

    在抗甲亢药物使用的症状控制期,每1-2周查血常规1次,当白细胞少于2.5x10^9/L,中性粒细胞少于1.5x10^9/L时应考虑停药观察。

    用药后亦要监测肝功能,医师会根据患者用药情况适时安排复查肝功能,一般1至3个月检查1次。

    3.注意有无药物过敏:

    因个别患者有可能出现甲亢药物过敏的副作用,如出现皮肤起坨伴瘙痒应立即来医院皮肤科和内分泌科就诊,如判断为药物过敏,需停用抗甲亢药物,改其他药物治疗。

    4.不要随意停药:

   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复发率较高,如果吃吃停停,甲亢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,个别人会导致甲亢性心脏病,心衰。

    如果疗程不够,过早停药,甲亢很快即会复发。

    为了有效控制甲亢,降低复发率,在停药之前需经医师认真评估后再决定是否停药。

    5.注意避孕:

    在甲亢没控制好时尽量不要怀孕,因甲亢时孕妇及胎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均比健康人群高。

    如果患者妊娠后才发现甲亢,不要轻易做人工流产,需经内分泌科医师仔细分析判断后再做决定。

    因有一部分孕妇会出现HCG相关性甲亢,这种甲亢是不需要治疗会恢复正常的。

    即使不是怀孕引起的甲亢,不一定要终止妊娠,也可以使用甲亢药物,控制甲亢在正常高值,避免发生甲减,及时行胎儿彩超检查、唐氏筛查等,观察有无缺陷。

    此外,抗甲状腺药物可从乳汁分泌,产后如需继续服药,不宜哺乳。

更多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