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凡的食材,不同的美食,我把握不了的成长之路11红烧肉

梦无炀 2020-9-11 16:18:13

    应粉丝要求,说回锅肉没有红烧肉好吃,那就来一片红烧肉的教程:

    实习:

    主料:五花肉 小料:葱,姜

    调料:盐,味精,白糖,酱油,料酒,八角,桂皮,香叶

    工艺:熟五花肉改刀小块-锅中放两三勺油煸肉块-汁起壳去油下葱姜煸香-加料酒,酱油上色-加糖调味下香料-汁浓收汤-出锅

    特色:色泽红亮,肥而不腻。

    上面是在学校时候的笔记,简单明了,但并不代表就这有一种做法,相反红烧肉有上百种做法,已知知名的就有1蜜汁红烧肉,2北方红烧肉,3上海红烧肉,4毛氏红烧肉,5土豆红烧肉,6四川麻辣红烧肉等等。

    另外还有红烧肉衍生出来不一样的做法,原料的不同,做法的不同,名字就变的不同,比如文人命名的东坡肉,做法炖蒸,焖香出来的口感也不同。再比如广东名菜叉烧肉,做法是烤,多以瘦肉为主料,技法不同,口味也不同。还有近现代有名流行的盘龙肉,脆皮五花肉。

    不能以偏概全的说这些都是红烧肉的衍生做法,但食材都是平凡的猪肉,并且并没有多么复杂的刀工,老少皆宜,雅俗共赏,所以有很多人愿意把这道菜拿来做家常菜,家常菜地域不同,做法又不同,按照每个省市的划分,又有地名划分的红烧肉,例上海红烧肉,再比如口味的划分,又分出来偏甜口,偏咸口等等。

    红烧肉是热菜菜谱之一。以五花肉为制作主料,最好选用肥瘦相间的三层肉来做。红烧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公元五世纪末的南北朝。北魏时期贾思璕在《齐民要术》中有对红烧肉烹饪方法相当详尽的记载,当时的人们称其为(懊肉),“恣意饱食,亦不腻,乃胜懊肉”。到了宋朝最美味的是东坡居士苏轼,他所写的《猪肉颂》更是推荐红烧肉最著名的诗篇。到了明清时期,人们对红烧肉制作方法有了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。清代美食家袁牧编著《随园食单》中有“红煨肉三法”,对红烧肉制作时各种配料的选择用量以及使用方法都有详细的描述。

    没有绝对正宗的红烧肉,因为经过南北朝到如今这么长时间的传承演化,早已不是古代那种物资匮乏的时期,人们简简单单的烧就很香的那种正宗了。

    在网上分享的,详细的写制作步骤的,大部分都是改变一小部分,放什么的都有,五花八门,甚至我在做厨师的时候,都被各种各样的做法所影响,但是不做厨师,去做电焊的时候,我在苏州张家港那边电焊小厂里一个阿姨就做的非常棒,就是简简单单的烧,什么乱七八糟的香料都没有,但就是好吃,一块肉,就能让我吃两碗米饭,相信不需要过多的描述,这就是最好的红烧肉。

更多资讯